大家每天喝水、排尿,是再寻常不过的事。
可你知道么,你喝下去的每一口水,都要经过肾脏这个“过滤器”一一滤过,你排出的每一次小便,则可能是肾在默默“汇报工作”。
如果喝水后排尿出现以下信号,则可能意味着身体,尤其是肾出问题了,大家日常一定要留个心眼~

尿量异常
正常情况下,人体每天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处于动态平衡,每天排出的尿量约1500毫升。
一旦人体饮入大量水液,肾脏会通过各种机制进行调节,使尿量增加,通俗点说就是喝的多,尿的多,反之则少。

图源:壹图网
除此之外,排尿量还和环境有关。例如,天热出汗多,尿量会少一些;天冷出汗少,尿量会多一些。
这些都是人体正常调节功能的反映,如果没有其他特殊不适,大家不必担心。
但是,如果饮水量正常,但尿量明显增多(每日超过3000毫升以上),就可能是肾出问题了,比如急性肾功能损伤、慢性肾病等。
注意:尿崩症、高钙血症、糖尿病也会导致尿量增加。

图源:壹图网
反之,如果饮水量正常或偏多,但尿量很少,且伴有一定程度的眼睑、下肢水肿,则可能是泌尿系统出问题了。
还有一种很危急的情况——急性肾功能衰竭。当肾功能衰竭时,每天排出的尿量少于400毫升(少尿),甚至少于100毫升(无尿)。
总之,如果大家出现尿量异常增多或减少,可以先自查,一旦排除了正常情况,建议及时去医院做一下尿常规、肾功能及泌尿系统检查等。
尿频
通常情况下,喝水多,排尿次数自然也多,这实属正常现象。但是,如果喝水量正常,排尿次数却异常增多,而排尿量不大,则为尿频。
一般来说,尿频和以下因素有关——
①天生膀胱较小、喝水和排尿习惯;
②精神因素:如紧张、焦虑等;
③疾病:最多见于尿路感染、前列腺增生、前列腺癌等疾病;也可见于膀胱过度活动症、膀胱出口梗阻、膀胱癌、泌尿系统结石(如肾结石)、高血糖等。

图源:壹图网
其中,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、肾积脓、输尿管炎、膀胱炎、尿道炎等疾病。一般来说,出现于尿路感染时,尿频常伴有尿急、尿痛,有时还伴有发热、畏寒、腰痛等症状。
如果经常尿频,伴尿急、血尿、寒颤、高热等,可能是肾囊肿。
此外,有些肾结石患者也会出现尿频,伴尿急、尿痛,甚至是血尿。
总之,一旦出现尿频症状,先自查喝水和排尿习惯、精神因素等的影响,如果针对性解决后还无改善,应尽快到医院就诊,以明确诊断,接受治疗。

血尿
正常尿液是清澈透明的,受饮水量、食物、药物等影响,也可呈现出别的颜色,例如:
当体内缺水时,按不同程度,尿液可呈现出淡黄至深黄色;
吃了红心火龙果、甜菜根等富含甜菜红素的食物,服用了利福平、苯妥英钠等药物,尿液会变红色。
以上这些尿液颜色的变化,都是一时的,只要停用这些食物、药物,正常喝水,尿过几次后,尿液颜色就能恢复正常。

图源:家庭医生原创
但如果排除了以上情况,正常喝水后排尿,却出现了红色血尿,则意味着泌尿道有损伤出血,比如尿路感染、肾小球肾炎、肾病综合征、泌尿系统结石、结核、肿瘤等。
轻度血尿呈淡红色,类似于洗肉水的颜色,越严重颜色越红,甚至可以看到血凝块。
如果排出血尿,且伴有腹痛、腰痛等,提示可能有感染、肾病或结石病。
图源:壹图网
如果只是排出血尿,而没有任何疼痛,要警惕尿路肿瘤的可能。特别是中老年人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,可能是膀胱癌、肾盂癌、肾癌、前列腺癌的信号。
总之,一旦出现异常血尿,要立即去医院排查,不可耽误。

尿中泡沫变多
尿液中含有尿素、矿物质、蛋白等代谢废物,它们会使尿液具有较强的张力,从而形成一些泡沫。
一般来说,正常人喝水量少或早上刚起时,尿中蛋白成分的浓度更高,尿液浓缩,更易产生明显的泡泡。特别是尿急、位置过高时,尿液流速快,泡沫会更明显。
此外,经常性性兴奋、遗精,腹泻导致尿液浓缩,也容易让尿液中泡沫增多。
以上这些都是生理性泡沫,其数量少、个头大,存在的时间比较短,很快便会消失(通常在1分钟内消失),属于正常现象。

图源:壹图网
但是,如果在饮水足够多的情况下,尿中泡泡依然太多,且存在时间较长,则为病理性泡沫尿,应提高警惕。
这是因为,各种肾炎、糖尿病肾病、高血压性肾病、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缔组织病等,都可增加尿中蛋白成分的浓度,导致泡泡过多。
这种病理性泡沫尿的特点是,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小泡沫,量多细密,久久不能消失。
总之,如果发现自己出现泡沫尿,不要轻易断言自己有肾病,要先仔细观察尿液泡沫的个头、数量、疏密和“寿命”。
如果出现泡沫尿的同时,还伴有尿频、尿急、尿痛、浮肿,或多饮、多尿、多食、口渴等症状,最好马上到医院检查。